煙火
在畢節金沙一帶稱“煙火架”
是集竹編工藝、紙扎工藝
泥塑工藝、剪紙工藝、皮影藝術
彩繪藝術、煙花工藝等技藝
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這一技藝在金沙縣境內
沿襲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晚上
燃放煙火架
再伴以舞龍、打鐵板花等活動
節日氣氛熱烈、場面熱鬧

金沙煙火架的主體呈桶狀
一般直徑在100厘米左右
高度不等
底部和頂部為竹編
將所有表演內容事先預置其中
里面可分為多層
環環緊扣,上下相依

一層為一折
一折講述一個故事
一個煙火架少則6折,多有12折
里面人物可根據用戶要求
綁扎、黏合故事情節和人物
也可由藝人根據主人用途而定內容
取材于古今經典劇目中的
英雄豪杰、名人等
極具觀賞與娛樂性

煙火對火藥的配方
制作的工藝要求很高
表演中通過預設與巧妙安裝
使靜態變為動態
是中國古老的焰火藝術的綜合體現
具有“立體電影”美譽
以前各地逢年過節、重大慶典
都會燃放煙火架
現在由于婚喪嫁娶從易從簡
尋常百姓生活娛樂活動
呈現多元化趨勢
如今傳統的煙火架難以推廣
制作煙火架的藝人越來越少
2007年
貴州省人民政府將金沙縣煙火
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畢節日報社融媒體中心(相關權屬歸原文,轉載請注明來源)
文字整理/梁慧穎 制圖/王 蔓
編輯:楊小旗 編審:王 韻 總監制:施 毅